0
同学们,网络世界机遇与陷阱并存。"叮!游戏账号异常将被冻结,点此解冻""刷单日赚百元""教辅资料超低价"……从游戏代练到兼职刷单,从校园贷到虚假优惠,诈骗手段专盯大学生。骗子利用我们对便捷和实惠的渴望,设下陷阱。一旦被骗,生活费可能不保,学业、人际信任也可能受损。因此,掌握防骗技能,认清诈骗套路,对大家来说至关重要。
面对这些套路,我们只需记住“三不”原则,就能避开绝大多数陷阱。第一,不轻信。凡是陌生来电、短信、链接,无论内容多“真实”,都先打个问号——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,官方客服不会主动索要银行卡密码,天上也不会掉馅饼。遇到不确定的情况,直接通过官方渠道核实,比如拨打银行官方热线、学校教务处电话,而非点击对方提供的链接或添加陌生好友。第二,不透露。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是个人账户的“三大密钥”,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索要,都坚决不给。哪怕对方能说出你的姓名、住址等信息,也可能是信息泄露后的伪装,切勿因“熟悉”而放松警惕。第三,不转账。只要涉及“转账”“汇款”“缴费”,尤其是要求转到“私人账户”“安全账户”,务必多留一个心眼。哪怕是亲友求助,也最好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身份,避免因“着急”而落入“冒充熟人”的骗局。
防诈骗是全体大学生的共同责任。校园应组织防骗活动,用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,像网络兼职诈骗、假冒社团收费等,帮助大家识别骗局;学校可将防骗知识融入安全教育,借助班会、短视频、海报等生动形式普及。当每位同学都化身防骗“宣传员”,让“不轻信、不透露、不转账”成为校园共识,诈骗分子将无处遁形,大学校园也能成为诈骗无法侵袭的净土。
诈骗手段再高明,也敌不过理性与警惕。守住心中的“防火墙”,不被贪念诱惑、不被恐惧裹挟、不被信任绑架,我们就能守护好自己的财产与生活,让诈骗无处遁形。
文字:孔可雅/编辑:黄怡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