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宗教渗透是指一些宗教组织利用各种方式,目的在于颠覆国家政权,破坏社会统一,甚至在我国境内非法发展宗教组织和活动。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国家利益,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。宗教渗透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:政治颠覆性、宗教关联性和活动的涉外性。政治上,他们通过攻击国家体制来寻求颠覆;宗教上,以宗教活动作为掩盖,利用信徒的情感;而涉外性则体现在与境外极端势力的密切联系上。
在高校校园中,宗教渗透的方式更加隐蔽和多样。这些方式包括通过外籍教师、国际交流、网络传播等途径,影响大学生的思想。尤其是在新媒体普及的今天,境外反动势力利用互联网散播宗教信息,极易吸引部分学生的关注和认可。对此,作为大学生,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,意识到宗教信仰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仅会增加个人与社会的矛盾。
为了有效应对宗教渗透,首先,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历史认知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抵御宗教渗透的基础。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对历史教训的记忆,能够帮助学生辨别是非,避免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。
其次,抵制宗教传播是每一个大学生的责任。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在校园内传播宗教,大学生应当自觉遵守这一规定。在遭遇宗教宣传或活动邀请时,不应参与,而是应该坚决说“不”,并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举报。通过这种方式,减少宗教渗透在校园内的蔓延。
最后,保持良好的信息判断能力至关重要。在当前信息泛滥的社会中,培养自己的见解和分析能力,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甄别真假信息,避免被不法组织利用。在安全教育的宣传中,增强学生的政治警觉性和法律意识,使其在面临宗教渗透时,能够做出理性的选择。
总结来说,面对宗教渗透的严峻挑战,大学生应提升思想防线,紧密关注社会动向,增强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思想与信念的塑造中,守住校园的精神家园,为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。
来源于:搜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