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
为深化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对保险行业的认知,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,6月5日上午9点至11点,24级金融工程1班全体同学走进中国人寿,开启一场探索保险金融奥秘的认知实习之旅。此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金融保险机构运作模式,为未来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筑牢实践根基。
一、热情接洽,开启保险认知之门
活动伊始,许昌中国人寿的领导与工作人员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。机构讲解员以清晰的脉络,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国人寿的发展历程——从1949年伴随新中国诞生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起步,历经多次改制与更名,成长为如今涵盖寿险、财险、企业和职业年金、银行等多元业务领域的金融保险巨头,让同学们对这家与国同生、与国共荣的国有大型骨干金融保险企业有了初步认知。
随后,讲解员围绕公司组织架构展开讲解,从业务部门的险种开发、销售推广,到后台支持的风险管控、客户服务,层层剖析保险机构运转的“齿轮”,帮助同学们构建起保险企业运营的整体框架,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 二、深度体验,解码保险业务内核
(一)产品矩阵:覆盖全生命周期保障
在产品展示与讲解环节,工作人员聚焦中国人寿多样化的保险产品体系,为同学们揭开保险服务的神秘面纱。从满足不同生命阶段保障需求的定期寿险、终身寿险、两全保险,到覆盖各类意外风险的意外伤害保险;从助力养老规划、子女教育的年金保险产品,到提供全面健康保障的重疾险、医疗险等健康保险产品,全方位展现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“安全网”与“稳定器”的重要作用。
结合校园生活场景,工作人员生动阐释保险的实际应用:如大学生因意外受伤可通过意外伤害保险获得理赔支持,为同学们理解保险产品与生活的关联提供了具象化参考,让晦涩的保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。
(二)科技赋能:重塑保险服务生态
走进金融科技应用展示区,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保险行业的深刻变革。工作人员演示了中国人寿依托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打造的智能风控系统,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识别信贷风险、防范金融诈骗,保障保险业务稳健运行;智能柜员机、远程视频银行等设备,实现“非接触式”金融服务,让同学们看到保险服务模式向便捷化、智能化迭代升级的趋势。
在模拟交易与服务体验环节,同学们亲身操作保险业务线上流程,从贷款申请模拟到智能财富规划演示,切实体会金融科技如何重塑保险业务流程,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,深刻理解“金融 + 科技”双轮驱动对行业发展的关键意义。
(三)职业洞察:明晰行业发展路径
实习的重要环节——职业发展交流座谈中,中国人寿业务骨干结合自身经历,为同学们勾勒保险行业职业发展蓝图。他们分享了从金融建模、风险量化到资产配置的职业成长轨迹,详细解析金融分析师、保险精算师、风险管控专员等岗位的能力要求,强调专业知识(如金融工程建模、风险管理理论 )与实践技能(如Python数据分析工具、沟通协作能力 )的双重重要性。
针对同学们关心的“金融科技冲击下保险行业职业转型”问题,业务骨干建议大家在校期间加强金融科技相关课程学习,积极参与金融建模竞赛、企业实习,积累实践经验,为未来投身保险行业或金融领域其他赛道做好准备,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指明方向。
三、学思践悟,锚定专业成长方向
实习结束后,同学们满载收获,纷纷分享感悟,这次走进中国人寿,打破了同学们对保险行业的刻板印象。从庞大的产品矩阵到科技赋能的服务模式,保险行业在社会保障与金融生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,也明晰了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场景,未来会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。
此次24级金融工程1班中国人寿认知实习,是金融工程专业实践育人的生动实践。通过实地观摩、科技体验、职业交流,同学们既深化了对保险行业及金融工程专业应用的认知,又明晰了职业发展方向。未来,班级将持续深化实践教学,助力同学们在金融领域学思践悟、成长成才,为投身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。